本报讯 (记者 乐梦融)一片薄薄的电子书包,真能取代现在孩子们肩背、手拖,里面装满纸质的课本、作业本的大书包吗?昨天是电子书包项目落户虹口区一周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牵头各领域代表成立“电子书包企业联盟”,各方齐心合力,要让梦想成真,但在记者了解下,实现梦想的过程还很艰难。
教育模式带来革新
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了四平中学,该校是虹口区电子书包项目第一批8所试点学校之一。副校长周荣辉谈了一线教学的感受。电子书包进入课堂后,课前老师布置预习作业,通过网络可知道哪些学生预习了,哪些学生没 有。课后通过在线作业、及时检测和反馈练习,老师能检查学习效果。老师批阅客观题依赖程序,并生成一目了然的数据统计。有了电子书包,学习资料都被放在了 “云端”,学生可随时在线下载。可以说,目前电子书包带来的最大革新,是教育模式的革新。
推广尚没有时间表
上 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强调,电子书包的发展目标,正是要在未来替代现在的纸质教科书。教育学界和教育部门要把现有的教学内容在这个平台上交互。但目前, 电子书包项目还没有成熟,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没有时间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标准化研究室主任刘颖丽透露,电子书包项目已被列入新闻出版总署“十二 五”重大工程项目。
但是,产业链复杂,在行业各段均有利益的博弈,一连串的问号摆在圆桌会上。各个学校、年级、不同地区在教材、教辅使用上的差异性,如何协调解决?随着教学大纲的调整,每年度的内容更新谁来完成?软件设计者怎么配合高级教研人员设计标准教案?学校教师在电子书包平台上做出的教案,能不能受到版权保护?
与会者普遍认为,目前发展瓶颈在于,电子书包的真正核心——内容资源尚跟不上。各大教育教辅出版社担心对其原有业务产生冲击,它们大多习惯在传统教材教辅中获得利润,到底有多大的决心来转型做电子书包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