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动态 > 云学习动态 >

微博互动

评论排行

西北师范大学郭绍青教授:网络学习空间与个性化学习

\

“到底是‘教育+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教育’?”

 

在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山西省电化教育馆承办、深圳市优学天下教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创新融合发展,智能引领变革——教育信息化2.0解读与实践探索”交流研讨会上,西北师范大学郭绍青教授应邀作题为《网络学习空间与个性化学习》报告时首先提出如是问题。

 

“‘教育+互联网’意味着目前的教育体系已非常完善,不需要再做任何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只是对现有教育流程的一个优化;反过来,如果互联网技术是对整个教学流程、结构的再造,改变的是诸多教育要素和方式,从而产生一个新的教育体系,这就是‘互联网+教育’。‘教育+互联网’是传统保守观,而‘互联网+教育’是改革促进观,是利用互联网对传统教育进行解构重组和再造、打造教育新生态的过程。如此看来,我更赞同‘互联网+教育’!”。

 

在接下来的报告中,郭教授首先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中出现的主流信息技术及其对其他技术的聚合作用,郭教授称: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的阶段对其他技术起到了聚合作用,他们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平台建设、资源开发、数字校园建设,更推动着学校教育教学应用的指向问题。接着,通过分析17世纪以来大教育家对教学活动核心要素的研究总结出信息技术对班级教学产生直接影响的五大要素——教师、学生、学习资源、教学组织形式、教与学环境。最后,通过讨论网络学习空间发展与演变对这五个要素产生的作用来论述网络学习空间对班级教学的变革作用,进而引发学校教育变革的过程。郭教授提出:网络学习空间必将经历萌芽、产生与成熟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各有其本质特征,每一阶段对班级教学五大要素的影响也有其本质的区别,但是只有网络学习空间成熟时期,才可以称作是对课堂教学的革命,即变革组织形式,实现群体个性化教育。值得一提的是,郭教授指出:这里的“个性化教育”不是指针对一个人的个性化,而是继承了工业社会群体化、规模化教育特征的针对某一类人的个性化,即“群体个性化”。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新高考即是“群体个性化”教育的案例雏形——新高考倒逼着所有的高中开展选学和走班,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打破原有行政班的藩篱,形成教学班。“群体个性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

分享到: